住房是民生之基、幸福之源。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公共住房建设,是不断提升住房供给水平和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
深圳商报10月29日讯 住房是民生之基、幸福之源。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公共住房建设,是不断提升住房供给水平和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要求:“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作为综合性**科学中心的主阵地和核心承载区,光明区正在全力建设世界**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随着一大批***大科学装置、**科研平台和**科学家向光明聚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智能制造企业借力科学城发展之势,选择到光明投资兴业,光明站在了新时代的“聚光灯”下,正在成为各类资源汇聚的热土。如何做好人才安居工作,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全区住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光明是全市公共住房的主要供给区,全市**的公共住房项目在光明。近年来,光明区大力构建以公租房为基本、人才住房为重点、产业配套宿舍为特色、安居型商品房为补充的公共住房体系,以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累计已建成公共住房项目18个,建筑面积100.28万平方米,提供住房20872套。2019年,光明区已供应保障性住房用地7宗共计22.61万平方米,占全市2019年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计划供应总量39万平方米的57.9%。全市在建规模**的长圳公共住房项目,即将于2021年在光明区落成,总建筑面积109.78万平方米,提供公共住房9672套,集中应用8位院士的设计成果,打造“三大示范、八大标杆”综合性示范工程。
——光明区积极推动住房制度改革,让公共住房政策覆盖更多的人群、让住房分配更加阳光透明。制定出台《光明区人才住房配租管理办法》《光明区产业配套宿舍配租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有效提升了公共住房分配管理规范化水平。已累计供应房源1706套,发放廉租住房货币补贴2331万元,基本住房保障率位居全市前列;面向先进制造业企业一线产业职工等新市民群体定向配租产业配套宿舍5400余套,共惠及约1.65万人,极大缓解企业住房紧张局面;面向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等配租人才住房约2200套,充分满足了光明科学城人才引进和区重点民生单位的住房需求。
——光明区以住有所居为目标,以更大力度推动公共住房建设,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光明科学城建设。光明区将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契机,加快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大规模推进公共住房建设。未来5年预计将建成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人才房、长圳车辆段(二期)等公共住房项目18个,可提供各类公共住房超过4万套,其中人才住房超过2万套。并着力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逐步形成具有光明特色、匹配科学城发展、服务于高端人才引进和新市民群体的住房保障和人才安居体系,助力世界**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设。
深圳200多个新盘,还在为选房而发愁吗?住朋专业咨询师,为你速配好房,免费专车看房,帮你省钱买好房!